“独木不成林,根系共繁荣”,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共生理念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也与现代团队协作精神不谋而合。6月3日下午,先进制造学院2024级数控技术2班立足文化育人特色,于厚C101课室开展“根系共生:心灵拼图促成长”心理团辅活动。本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中“共生共荣”的精神内核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旨在通过多元互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辅导员陈旺光、指导老师张海涛到场指导,班级心理委员邝文辉主持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活动以轻松氛围开场,心理委员邝文辉结合《管子》中“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的育人理念,介绍活动目的与流程,帮助同学快速熟悉。随后,全班共同观看自制心理影片《画画》,影片巧妙融入“以形写神”的东方美学理念,通过艺术创作隐喻内心成长,引发热烈讨论。观影后,同学们踊跃分享观后感,从“色彩象征情绪”到“线条表达压力”,视角多元且深刻,现场气氛活跃,发言同学均获赠带有传统纹样的小玩具作为奖励,为后续环节奠定开放交流基调,也让文化育人在细节处悄然渗透。
“心灵拼图”环节作为活动的核心,学生们分组完成拼图任务,充分展现了“精密协作,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呈现出多样化的协作模式,既考验了空间思维与执行力,又促进了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个体优势如何融合为团队力量,学会了倾听差异、包容分歧,从而提升了团队信任感。工匠精神与协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深度融合。
“珠行万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过接力传递乒乓球,考验手眼协调与团队衔接能力。这一过程犹如制造生产线的流水作业,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游戏中,球速过快导致掉落、接口缝隙过大引发停滞等问题频发,促使成员反思沟通效率。于是,“提前约定传递节奏”和“明确每个节点的衔接责任”成为共识。
“你比划我猜”环节选取了心理相关词汇(如“焦虑”“共情”“成长”),通过肢体语言与表情传递信息。为提高猜词准确率,各组自发创造了专属的“符号体系”——轻拍胸口代表“情感”,手指画圈象征“循环”,夸张的皱眉动作对应“压力”等。在欢笑中,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精准表达”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原以为很明显的动作,对方却理解偏差,原来沟通需要反复校准。”该环节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强化了非语言沟通技巧,为团队协作增添了趣味性与默契度,同时也呼应了传统文化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沟通智慧。
活动尾声,师生共同回顾全程:从影片引发的自我觉察,到拼图中的协作磨合,再到游戏里的哲理顿悟,参与者如“交织的根系”,在分享中汲取心理养分,在碰撞中实现能量共生。辅导员陈旺光总结:“此次活动不仅是碎片的重组,更是心灵的对话——当我们学会像根系一样向下扎根(认识自我)、向上联结(信任他人),就能在成长土壤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这也与我们先进制造学院培养兼具匠心与团队精神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
未来,先进制造学院将延续“根系共生”理念,持续开展多元心理健康活动,深度挖掘文化育人内涵,将传统文化精髓、工匠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个体成长-团队支持-学院赋能”的心理培育体系,助力学生在“向下扎根”的沉淀与“向上生长”的拔节中,绽放独特生命光彩,成长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文/张海涛 图/先进制造学院 核稿/赵保宁 责编/马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