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于2011年10月申报并于当年12月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并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40万元,我院将再按1:1配套240万元,共计投入480万元对该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该项目旨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部分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3年12月31日,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了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结果,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顺利通过验收。
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有幸入围该项目,一方面说明我系该专业办学基础良好,改革条件成熟;另一方面,我系将以此为契机,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大力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大力进行课程改革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通过该项目建设,将大大提升该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同时也有望将该专业(群)建设成为广东省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依托该专业,2011年11月,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11年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通知》(粤财教[2011]399号)。根据通知精神,我系机电维修实训基地建设被列为201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并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我院将再按1:1配套200万元,共计投入400万元对该项目进行建设。
中央支持高职院校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建 设 方 案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有关规划纲要,增强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服务广东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能力,满足广东钢铁、装备制造行业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及技术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及省厅有关精神,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我院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早在1976年学院前身韶钢职工大学创办时就开办了该专业。开办以来,为韶钢及广东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少已经成为韶钢等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1999年学院高职招生以来,不仅为韶钢、韶关、更为广东省输送了7630多名机、电大类的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其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从1999年高职招生以来,连续13年高职招生1308名,平均每年100人以上,已经为广东培养输送了1009名毕业生。通过35年来的建设和积累,形成了较好的专业办学基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办校的优势,深化与韶钢的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实习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能力强的高端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优势。通过2005年中央财政支持电子电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以及2006~2010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专项扶持资金建设,校内形成了能较好满足机、电类学生技能培养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机、电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2153万元)。2008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及院级重点专业。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高级技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7人,基本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见表1)。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教研教改与技术改造,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29篇(见表2);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5本(见表3),主持或参与省市级及院级教研教改及科研项目20项(见表4),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见表5)。
表1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信息表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方向 |
职称 |
职业资格 |
学历 |
学位 |
1 |
秦常贵 |
38 |
机电控制与工程 |
讲师 |
高级维修电工、钳工、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考评员 |
本科 |
硕士 |
2 |
翁志洪 |
68 |
机电控制与工程 |
教授 |
|
本科 |
学士 |
3 |
隋文臣 |
52 |
液压与气动 |
副教授 |
高级工程师 |
本科 |
学士 |
4 |
夏冬梅 |
35 |
机械电子工程 |
高级实验师 |
电工高级 |
本科 |
硕士 |
5 |
田亚娟 |
35 |
电气控制 |
高级实验师 |
电工高级技师 |
本科 |
硕士 |
6 |
杨秀文 |
39 |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 |
讲师 |
高级技师 |
本科 |
硕士 |
7 |
黄义营 |
37 |
机电设备维修 |
助讲 |
高级技师 |
本科 |
|
8 |
唐国兰 |
35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讲师 |
电工高级 |
研究生 |
硕士 |
9 |
许明杰 |
37 |
数控机床维修 |
助教 |
数控高级 |
本科 |
学士 |
10 |
李嫄 |
27 |
机械制造自动化 |
助教 |
技师 |
本科 |
学士 |
11 |
林燕虹 |
26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助教 |
|
硕士 |
硕士 |
12 |
周绍荣 |
58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讲师 |
工程师 |
|
|
13 |
杨泽雁 |
55 |
机械工程 |
高级工程师 |
|
本科 |
学士 |
14 |
黄永花 |
43 |
流体力学 |
工程师 |
高级工 |
本科 |
学士 |
15 |
邬世常 |
41 |
机械工程 |
工程师 |
高级工 |
本科 |
学士 |
16 |
李伟韶 |
36 |
机械工程 |
工程师 |
高级工 |
本科 |
学士 |
17 |
吴融萍 |
38 |
机械工程 |
工程师 |
高级工 |
本科 |
学士 |
18 |
周红卫 |
41 |
机械工程 |
工程师 |
高级工 |
本科 |
学士 |
19 |
姚良柱 |
45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程师 |
高级工 |
本科 |
学士 |
备注:表中13~19为兼职教师。
表2 专任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作者排名 |
发表时间 |
1 |
秦常贵 |
基于PLC的自动分选装置的技术改造 |
制造业自动化 |
独撰 |
2011-06 |
2 |
秦常贵 |
基于PLC的步进电动机的正反转及调速控制 |
煤矿机械 |
独撰 |
2011-08 |
3 |
秦常贵 |
几种不同交流电机“自转”的探究 |
微电机 |
独撰 |
2011-06 |
4 |
秦常贵 |
车牌自动识别的算法研究与实现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
独撰 |
2011-06 |
5 |
秦常贵 |
基于PLC的地铁站自动排水控制系统设计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独撰 |
2011-08 |
6 |
秦常贵 |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
独撰 |
2011-05 |
7 |
秦常贵 |
基于PLC的实用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独撰 |
2011-04 |
8 |
秦常贵 |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柔性教育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独撰 |
2011-04 |
9 |
秦常贵 |
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
机械职业教育 |
独撰 |
2011-07 |
10 |
秦常贵 |
如何驾驭高职《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 |
新课程研究 |
独撰 |
2011-06 |
11 |
秦常贵 |
GX Developer在学习PLC技术中的应用 |
电脑学习 |
独撰 |
2011-04 |
12 |
隋文臣 |
外载荷决定系统压力的仿真测试 |
煤矿机械 |
1 |
2009-10 |
13 |
隋文臣 |
基于普通活塞式液压缸组成的增压器 |
机床与液压 |
1 |
2010-06 |
14 |
夏冬梅 |
基于CPLD的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接口电路模块设计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1 |
2009-09 |
15 |
夏冬梅 |
实例推理的敏捷虚拟企业模型重用方法研究 |
现代制造工程 |
1 |
2010-03 |
16 |
夏冬梅 |
基于J2EE的企业权限管理系统的实现 |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
1 |
2010-06 |
17 |
夏冬梅 |
2007—2010年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
职教论坛 |
1 |
2010-06 |
18 |
夏冬梅 |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平面裁剪算法研究 |
现代制造工程 |
1 |
2010-07 |
19 |
夏冬梅 |
基于RBAC企业通用用户权限管理模型设计与应用 |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独撰 |
2010-08 |
20 |
夏冬梅 |
曲面拼接与扩展的三角剖分算法的改进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1 |
2010-12 |
21 |
田亚娟 |
8098微机控制的SPWM变频调速系统研究 |
电子设计工程 |
1 |
2011-03 |
22 |
田亚娟 |
变频恒压供水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
1 |
2010-03 |
23 |
田亚娟 |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制动方式分析 |
自动化仪表 |
独撰 |
2010-03 |
24 |
唐国兰 |
PLC在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系统中的应用 |
机电工程技术 |
1 |
2008-10 |
25 |
唐国兰 |
PLC在棒材连轧张力活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
1 |
2010-05 |
26 |
唐国兰 |
分布式PLC控制系统在全连续棒材轧机速度控制中的应用 |
机电工程技术 |
1 |
2010-08 |
27 |
唐国兰 |
以行动为导向的《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应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与探索 |
科技信息 |
1 |
2011-02 |
28 |
唐国兰 |
模糊多属性折衷方法决策加工工艺路线的研究与应用 |
机械管理开发 |
独撰 |
2011-06 |
29 |
林燕虹 |
行星齿轮减速器稳健优化设计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1 |
2010-06 |
表3 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编写教材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教材名称 |
出版单位 |
作者名次 |
出版时间 |
1 |
秦常贵 |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主编 |
2006-04 |
2 |
秦常贵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主编 |
2007-11 |
3 |
秦常贵 |
PLC实训指导书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主编 |
2009-12 |
4 |
隋文臣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主编 |
2007-10 |
5 |
夏冬梅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参编 |
2007-08 |
6 |
夏冬梅 |
维修电工(高级应知)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编 |
2010-10 |
7 |
夏冬梅 |
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
参编 |
2011-08 |
8 |
田亚娟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编 |
2008-09 |
9 |
田亚娟 |
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编 |
2010-09 |
10 |
田亚娟 |
大中型PLC应用技术 |
北京师范大学 |
参编 |
2010-08 |
11 |
田亚娟 |
维修电工(高级.应知) |
北京师范大学 |
参编 |
2010-10 |
12 |
杨秀文 |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
化工出版社 |
参编 |
2007-08 |
13 |
杨秀文 |
MasterCAM应用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主编 |
2009-3 |
14 |
唐国兰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
第二主编 |
2009-08 |
15 |
唐国兰 |
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
第一主编 |
2011-08 |
表4 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教科研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项目名称 |
本人名次 |
到位经费 (万元) |
进展情况 |
下达单位、时间 |
1 |
秦常贵 |
二轧厂自动化系统MES适应性升级改造 |
3 |
495.3 |
结题 |
韶钢信息部,2008-01 |
2 |
秦常贵 |
压缩机残余水分测试装置电气部分的开发 |
主持 |
0.7 |
结题 |
广州崴尔思克,2010-06 |
3 |
夏冬梅 |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企办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探索与实践 |
6 |
5 |
在研 |
广东省教育厅2006-06 |
4 |
夏冬梅 |
以职业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岗位工序性课程校企合作开发 |
10 |
7 |
在研 |
广东省教育厅2007-09 |
5 |
夏冬梅 |
课程建设中心平台 |
主持 |
0.5 |
结题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8-05 |
6 |
夏冬梅 |
《PHOTOSHOP职场案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 |
8 |
1.8 |
结题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8-05 |
7 |
夏冬梅 |
围绕就业准入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 |
主持 |
0.8 |
在研 |
广东省高职教育学会2009-09 |
8 |
夏冬梅 |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构件化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 |
4 |
5 |
在研 |
广东省教育厅2011-05 |
9 |
田亚娟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院级精品课程 |
主持 |
0.48 |
结题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6-01 |
10 |
田亚娟 |
电气自动化技术创建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 |
2 |
671.5 |
结题 |
广东省教育厅,2006-05 |
11 |
田亚娟 |
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职业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
6 |
360 |
结题 |
国家教育部,2005-12 |
12 |
田亚娟 |
以职业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岗位工序性课程校企合作开发 |
3 |
3 |
在研 |
广东省教育厅,2008-01 |
13 |
田亚娟 |
电气自动化技术MPS实训平台建设 |
6 |
45.7 |
结题 |
广东韶钢,2007-05 |
14 |
田亚娟 |
多专业共享平台课程标准建设 |
2 |
0.6 |
在研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10 |
15 |
田亚娟 |
《模拟电子技术实务》院级精品课程 |
2 |
0.3 |
在研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10-10 |
16 |
田亚娟 |
多功能单片机综合实验实训系统 |
2 |
0.6 |
在研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7-12 |
17 |
田亚娟 |
中级维修电工教学改革 |
3 |
0.4 |
在研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10 |
18 |
田亚娟 |
《PLC原理及应用》院级精品课程 |
4 |
0.6 |
结题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8-01 |
19 |
唐国兰 |
《机械工程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精品课程 |
1 |
0.25 |
在研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10-10 |
20 |
唐国兰 |
二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重点建设 |
5 |
0.5 |
结题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04-11 |
表5 近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专利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专利名称 |
类别 |
专利号(授权号) |
国别 |
1 |
隋文臣 |
内外柱支撑力相等的双伸缩液压缸 |
实用新型 |
89200487.8 |
中国 |
2 |
隋文臣 |
双向伸缩的单体液压支柱 |
实用新型 |
90209239.1 |
中国 |
3 |
隋文臣 |
垂直升降的卧式液压千斤顶 |
实用新型 |
01204979.4 |
中国 |
4 |
隋文臣 |
前帮机大座电动调整装置 |
实用新型 |
01276983.5 |
中国 |
5 |
隋文臣 |
前帮机扫刀台电液调整装置 |
实用新型 |
200620049838.0 |
中国 |
6 |
隋文臣 |
前帮机扫刀台液动调整装置 |
实用新型 |
200620062731.X |
中国 |
7 |
隋文臣 |
前帮机扫刀台电液调整装置 |
实用新型 |
201120079558.8 |
中国 |
(二)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校内可供利用的实验实训室有:电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PLC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自动检测及虚拟仪器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10间,设备总值达937.13万元(见表6);校内建有实习工厂,主要从事韶钢设备维修备品备件的生产加工,年产值达150万元。另有韶钢机修厂、大修厂和二轧厂等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7),能较好地满足职业岗位技能培养需要。
表6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校内可用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
实验(实训)室名称 |
类型 |
面积(m2) |
实验实训项目 |
台数 |
设备总值(万元) |
1 |
维修电工实训室 |
教学培训 |
120 |
电工技能实训 |
12 |
1.9 |
2 |
维修钳工实训室 |
教学培训 |
156 |
钳工认识实习、钳工中高级考证 |
54 |
11.8 |
3 |
数控模拟实验室 |
教学培训 |
100 |
数控加工模拟 |
100 |
105.50 |
4 |
数车实训车间 |
教学生产 |
108 |
数车技能实训、考证、生产 |
16 |
257.17 |
5 |
数铣实训车间 |
教学生产 |
108 |
数铣技能实训、考证、生产 |
10 |
279.42 |
6 |
金工实训车间 |
教学生产 |
216 |
金工技能实训与生产 |
22 |
92.54 |
7 |
PLC实训室 |
教学培训 |
65 |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实训 |
16 |
33.40 |
8 |
自动检测及虚拟仪器实验室 |
教学培训 |
90 |
检测技术及虚拟仪器实验 |
57 |
80.58 |
9 |
数控维修实训室 |
教学培训 |
49 |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 |
4 |
28.4 |
10 |
控制系统实验室 |
教学培训 |
45 |
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系统实验与实训 |
16 |
46.42 |
|
合计 |
|
1057 |
|
307 |
937.13 |
表7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实训/实习内容 |
一次性容纳 学生人数 |
1 |
韶钢机修厂实训基地 |
机械产品的机加工 |
50 |
2 |
韶钢建设公司实训基地 |
机电设备大修技术与组织管理 |
50 |
3 |
韶钢炼轧厂实训基地 |
炼轧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 |
30 |
4 |
韶钢二轧厂实训基地 |
轧钢设备维修与管理 |
30 |
5 |
韶钢炼铁部实训基地 |
炼铁设备维修与管理 |
40 |
6 |
韶关轴承厂 |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与设备维修的见习 |
50 |
7 |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 |
钢铁生产设备维修与维护的顶岗实习 |
30 |
8 |
泰都钢铁有限公司 |
钢铁生产设备维修与维护生产实习 |
30 |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8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我院教改试点专业及院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的改革与试点,本专业依托韶钢,校企合作,制订了较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较为顺畅的校企合作机制,每届毕业生有4周左右到韶钢进行生产实践或实习;在2006年,开展了与韶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试点,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冶金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为主要对象,招收了84名定向培养班学生,进行了适应韶钢钢轧不锈钢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需求的生产岗位“操检合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后因全球经济危机爆发,2009年韶钢实行“零招工计划”,致使该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项目中途终止。建立了较为可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近两年毕业生双证率达99.1%,电工高级证持证率为39.1%(见附表8),中级证持证率66%,钳工中级持证率21.%;2008~2010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平均为97.9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为优秀。
表8 2007、2008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电工高级证持证率一览表
班级名称 |
班级 人数 |
高级 证书 |
报考 人数 |
获证 人数 |
获证 比例 |
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1班 |
35 |
电工高级 |
5 |
5 |
14.3% |
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班 |
33 |
电工高级 |
18 |
13 |
39.4% |
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3班 |
35 |
电工高级 |
19 |
18 |
51.4% |
2007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4班 |
36 |
电工高级 |
14 |
14 |
38.9% |
2008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1班 |
53 |
电工高级 |
13 |
13 |
24.5% |
2008级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班 |
53 |
电工高级 |
22 |
21 |
39.6% |
平 均 |
39.1% |
|
|
|
|
|
|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变化,多次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传统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将传统的《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整合为《电工电子技术》;将《钳工工艺学》置于《中级钳工考证》中讲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加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加强了典型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训练和PLC技术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课程建设效果。
3、“双证书”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本专业始终重视和坚持“双证书”制度,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对接,学生双证率达99.1%。学生可以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中、高级维修电工、维修钳工及CAD绘图员证书等。通过技能培训和证书的获取,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近二年,本专业获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表9)。
表9 近二届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表
年级 |
毕业 人数 |
获 证 人 数 |
电工 操作证 |
电工 中级 |
电工 高级 |
钳工 中级 |
钳工 高级 |
CAD 中级 |
CAD 高级 |
2010届 |
140 |
126 |
106 |
55 |
92 |
11 |
72 |
28 |
2011届 |
103 |
96 |
68 |
34 |
22 |
2 |
73 |
30 |
合计 |
243 |
232 |
174 |
89 |
114 |
13 |
145 |
58 |
|
|
|
|
|
|
|
|
|
(四)社会服务取得较好成效
1、校办实习工厂承担韶钢设备维修备品备件生产加工,年产值达到150万元,毛利润20万元以上。
2、2009年与韶钢合作举办了高级电工培训班1期2个班164人次,焊工操作证培训班43人次。
3、2010年与韶钢合作举办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培训班2个150人次、变频器培训班2个144人次。焊工、电工操作证培训班1个65人次。全年合计为韶钢培训各类技术工人359人次。为公司的职工培训做出了贡献,受到了韶钢职工的好评。
(五)招生就业和社会评价
近年来本专业每年招生100人左右,生源稳定。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2%,2008~2010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7.9%(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影响),就业效果好。根据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回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见表10)。
表10 近三年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招生与就业(年底总体就业率)情况表
专业名称/年度 |
近三年招生报到人数 |
近三年毕业人数 |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
2008 |
2009 |
2010 |
2008 |
2009 |
2010 |
机电设备维修与 管理 |
106 |
136 |
94 |
70 |
139 |
139 |
97.9%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04 |
160 |
82 |
110 |
113 |
108 |
99.4% |
数控技术(三年) |
100 |
130 |
85 |
126 |
113 |
150 |
96.0%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201 |
209 |
157 |
105 |
171 |
164 |
97.3% |
|
|
|
|
|
|
|
|
(六)存在不足
虽然本专业建设与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原有课程体系未能突破以学科为导向的框架,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进展较慢;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还需不断更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与广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与不足,将通过本项目建设逐步解决。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1、通过三年左右建设与发展,使本专业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特色(培育)专业。
2、推进校企对接,以韶钢、宝钢湛江基地等钢铁行业及装备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与技术服务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力争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培养框架体系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入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广东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培养输送本专业高端技能人才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为企业进行在职人员培训,每年200人次以上;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每年主持或参与2项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或技术服务项目,效益20万元以上;利用学院实习工厂条件,为韶钢进行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每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毛利润30万元左右。
4、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产业服务水平与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分别新增2~3人;充分依托韶钢,建立一支由韶钢本专业首席专家、专家及首席技能师、技能师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团队。
5、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提升。校内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要求,校外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有效运行。
6、专业辐射作用明显。对我院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方向)等专业形成良好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7、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3+2”人才培养,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管理、营销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且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1、为广东培养输送本专业大专学历高端技能人才逐年上升,2015年100人以上,2016年达150人以上;
2、为韶钢及宝钢湛江基地定向培养输送该专业大专学历高技能人才力争2012年达到30名;2013年起每年约50名。
3、2013年起每年为广东钢铁及装备制造业在职人员进行机电设备维修技能培训200人次以上。
4、从2012年起,本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力争达到100%,专业对口率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
5、毕业生持双证率100%,高级技能证书持证率50%以上,并进行预备技师试点。
6、该专业在校生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每年获得2个以上奖项。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1、建设思路
以钢铁与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满足钢铁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制订能满足产业发展高端技能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很好地实现工学结合,制订的课程标准符合岗位职业标准,较好地实现中职与高职的培养衔接。
3、建设内容
(1)企业调研,认真分析,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组建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为主体的调研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深入钢铁与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找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以及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与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特征,对本专业培养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框架体系,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岗位职业标准,制订相应课程标准。
(3)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组织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标准体系,及时掌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通过自主培养、企业引进、外出培训、企业挂职、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等方式,加快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通过实施“传、帮、带”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行业、企业聘请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专家、首席技能师、技能师作为兼职教师,建成专兼结合的“双师”优秀教师团队。
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业水平高、改革意识浓、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使本专业教学队伍保持在28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以上,高级技师5人以上,“双师”教师达9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1:1。
3、建设内容
(1)“双师素质”培养
政策支持、明确任务督促在职专任教师参加外出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寒暑假期间及其它阶段性下厂实习、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服务项目,通过校内设备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参与实习工厂的生产与设备维修维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
(2)专业带头人培养
现有校方专业带头人教科研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从专任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名校方接班人(偏电气控制方向),作好协助工作;从韶钢首席专家、专家或首席技能师中聘请或培养1名企方专业带头人。采取专任专业带头人为主,企方兼职专业带头人为辅,互相配合、优势补充的方式,作好专兼带头人队伍建设。校方专业带头人从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熟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已公开发表具有较高专业学术及教育教学水平的论文10篇以上,且具有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建设、技术开发与研究的“双师型”教师中选拔培养。通过到国内外院校、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参加学术交流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总体组织规划工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精通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特色教材的编写,实践技能的指导,技术项目或科研课题的带领,并协调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企方兼职专业带头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学习与培训,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4~5名骨干教师,通过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培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下厂实习、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等方式提高实践技能,及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专家、技能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达1:1;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5)建立专兼教师定期交流、互通有无、融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通过技术或研究项目合作、课程建设与开发合作、教材开发合作、教学合作等加强彼此沟通,形成一支配合默契的专兼教学团队。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建设思路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整合现有机电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通过新建、扩建与改造,逐步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以韶钢为重点,向省内钢铁行业及装备制造行业开拓,建设长期稳定、合作顺畅、运行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建设目标
通过对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新建、扩建与整合,校内建成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加上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进一步规范建设,形成广东省职业教育机电综合实验实训基地。
3、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投资85万元左右新建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见表11),投资100万元左右新建液压实训室(见表12),投资35万元左右扩建改造PLC实训室(见表13),投资75万元左右新建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实训室(见表14),完善其它相关实验实训室;探索利用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及实习工厂条件,建立设备管理实训平台,满足《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教学与实训需要,校内实习工厂既能完成生产实训教学职能,又能完成设备管理实训职能,实现一个实训基地完成两种不同实训内容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
表11 新建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设备情况一览表
名称 |
数量 |
单位 |
参考价格 (万元) |
合计 (万元) |
5轴联动数控铣床及维修实验台(含维修工具) |
2 |
台 |
29 |
58 |
VNUM数控机床调试维修教学软件 |
20 |
节点 |
0.35 |
7 |
多轴数控仿真软件Vericut7.1 +CNC CPE 1.0 |
1 |
套 |
20 |
20 |
合 计 |
85 |
|
|
|
|
|
表12 新建液压实训室设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参考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总价 (万元) |
1 |
注塑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 |
THHPZS-1 |
套 |
1 |
9.6 |
9.6 |
2 |
起重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 |
THHEQZ-1 |
套 |
1 |
6.5 |
6.5 |
3 |
装载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 |
THHEZZ-1 |
套 |
1 |
4.5 |
4.5 |
4 |
液压剖视/实物模型陈列柜(3个柜) |
THHPYS-1 |
套 |
1 |
3.3 |
3.3 |
5 |
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台 |
THHPYZ-1 |
套 |
3 |
2.1 |
6.3 |
6 |
液压传动安装调试实训装置 |
THHPAT-1 |
套 |
3 |
5.3 |
15.9 |
7 |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实训考核装置 |
THHPYP-1 |
套 |
1 |
6.87 |
6.87 |
8 |
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训装置 |
THHPYY-2 |
套 |
1 |
17.6 |
17.6 |
9 |
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训装置(20MPa) |
THHPYY-3 |
套 |
1 |
19.7 |
19.7 |
10 |
液压传动系统创新应用实训装置 |
THHPCH-2 |
套 |
1 |
9.73 |
9.73 |
合 计 |
100 |
|
|
|
|
|
|
|
表13 扩建PLC实训室新增设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参考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总价 (万元) |
1 |
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技能大赛实训/考核设备 |
SKPLC2Ⅱ |
套 |
1 |
22 |
22 |
2 |
模拟量输入模块 |
FX2N-4AD |
个 |
16 |
0.25 |
4 |
3 |
模拟量输出模块 |
FX2N-4DA |
个 |
16 |
0.25 |
4 |
4 |
多媒体设备 |
包括投影仪、幕布、话筒、音响等 |
套 |
1 |
2 |
2 |
5 |
空调 |
格力3匹 |
台 |
2 |
1.5 |
3 |
合 计 |
35 |
|
|
|
|
|
|
|
表14 新建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实训室设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参考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总价 (万元) |
1 |
多通道振动监测故障诊断系统 |
LC8004型 |
台 |
1 |
9.5 |
9.5 |
2 |
超声波探伤仪 |
欧能达5100 |
台 |
1 |
5 |
5 |
3 |
红外热像仪 |
华中数控 |
台 |
1 |
5 |
5 |
4 |
工业用示波器 |
F123S |
台 |
1 |
1.5 |
1.5 |
5 |
袖珍式测振测温仪 |
LC-2200 |
台 |
2 |
0.5 |
1 |
6 |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
华盛昌DT8869H |
台 |
2 |
0.5 |
1 |
7 |
频谱仪 |
安泰信AT6030D |
台 |
1 |
6 |
6 |
8 |
激光干涉仪 |
PG15-J4 |
台 |
1 |
5 |
5 |
9 |
三坐标测量仪 |
万濠CMS-554C |
台 |
1 |
15 |
15 |
10 |
维修工具 |
主要包括空压机、气动螺丝刀、气动套筒扳手、扭力计扳手、液力千斤顶、葫芦吊、万用表、钳流表、兆欧表等钳工和电工工具 |
套 |
4 |
6.5 |
26 |
合 计 |
75 |
|
|
|
|
|
|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韶钢机修厂、大修厂和二轧厂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建立厂中校,设立厂内教学点。进一步加强与粤裕丰、泰都钢铁等实践基地的合作,力争在定向实习、定向培养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开拓山水南钢及其它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
(四)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思路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实施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改革需要为目标,开发岗位工序性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网络课程;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设相应教学资源,并作到网络共享。
2、建设目标
建成2门以上院级精品(重点)课程,三年左右建成1门省级网络课程,编写岗位工序性教材及技能培训教材4~5本,建立1个大型教学资源库与一个专业网站。
3、建设内容
(1)将《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建成院级精品(重点)课程,并力争将其中1门建设为省级网络课程。
(2)编写《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现代设备管理》、《PLC中、高级技能实训指导书》等4本技能培训或岗位工序性教材和《电工电子技术》机电类专业通用基础课教材1本。
(3)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到韶钢等企业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实训室录制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建立符合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作优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大型教学资源库。
(五)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1、建设思路
以畅通校企合作为目标,以“双赢”为基础,以合作培养、合作研发与技术攻关、合作就业为方向,制订一系列校企合作制度;健全机构,主动沟通,积极服务,确保运行有效。
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畅通无阻,为合作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开发、课程与教材建设、学生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建设内容
(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与企业签订有一定约束力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等关系。
(2)健全校企合作委员会,并成立专职的校企合作机构,定期研究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
(3)建立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考核等办法和细则,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4)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确保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及时评估校企合作效果,不断改进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校企合作质量。
(6)争取将合作企业在岗兼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情况纳入各合作企业二级单位职工教育与培训考核及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月度考核,由单位考核到个人。
(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字校园建设
1、建设思路
以服务教学为目的,以现有校园网为平台,建立专业建设与学习专题网站,将建设成果展示并实现共享。
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建成一个技术先进、高速畅通、内容丰富的大型网络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享,为培养本专业更多高端技能人才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既可为校内教学服务,也可为合作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甚至为全省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服务。
3、建设内容
(1)建立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数据库,利用数控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现有设备条件与专业教学机房资源,建立校内设备管理实训平台,并应用于《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教学与实训。
(2)建立专业建设与学习专题网站,将教师在韶钢等企业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实训室录制的课程教学视频、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建立的试题库、制作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校企合作成果等,建成一个大型优质数据库,并全部实现网上共享。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建设思路
通过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项目,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多种高端技能人才培训,为企业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学校为企业的多形式、多渠道的服务,实现校企双赢,提升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
2、建设目标
教师每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项目2项以上;教师每年为企业培训高端技能人才200人次以上;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产生效益50万元以上。实习工厂为韶钢完成机电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年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
3、建设内容
(1)企业技术服务
教师每年在韶关、韶钢、珠三角等企业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项目2项以上。
(2)对外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
充分利用专业师资条件与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开展CAD绘图员、钳工、电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及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等中、高级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针对韶钢在职人员进行液压等专项技能培训,每年培训200人以上。
(3)学生参与生产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和实习工厂设备优势,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每年参与承担韶钢机电设备维修备品备件加工、制作等技术服务工作50万元以上。
(八)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
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建立教务处、学生处、系部、督导、学生、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评价机构多方评价的评价体系以及过程监控、结果监控、网络监控等多方质量监控体系,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建成一套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作到校内教学质量有保障,校外实践教学出成效,确保教学质量良性循环、持续提升。
3、建设内容
(1)建立教师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学生校内、校外学习、实训、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
(2)根据三个质量监控体系各自的要求,成立相应的监控小组,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详细监控方案,明确各自的职责。
(3)通过三个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与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持续的提升。
改革举措
(一)本专业建设与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钢铁行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践性;
2、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
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实施的途径、校外实习安全保障;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的构建;
5、师资团队的数量、质量与产业服务能力如何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
6、高职毕业生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工作需求的对接。
(二)改革采取的主要办法
1、学院高度重视,重点专业“先试先行”,全力保障,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辐射。
2、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切实通过校企合作,制订能满足钢铁及装备制造等行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
3、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切实有效运行的校企合作制度。全面建立校全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作好校内校外二个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韶钢校外实习基地资源,设立“厂中校”,作到设立教学点,为学生实习提供有力支撑。
5、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韶钢兼职师资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以及承担生产实践教学任务中的作用。
6、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校内评价、学生评价,构建家长评价、企业实习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体系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跟踪机制。
7、充分利用校内各个实训室开展CAD绘图员、维修电工、维修钳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液压技术、PLC技术等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并积极参加省市级各项相应的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三)健全机制,精心组织
1、校内成立以院领导任组长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在机械工程系设立专业建设实施小组,以机电维修教研室为主体,抽调系内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班子。
2、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与韶钢内相关部门及实习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3、成立由校企双方专家共同组成的机电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方专业带头人,成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兼职教师团队。
4、全面制订各项工作方案,按方案精心组织,确保实施。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指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激励到人。
5、加强与韶钢、宝钢湛江基地及粤裕丰钢铁公司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力争在定向订单培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绩效指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加大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的学时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亲临生产一线接受职业技能培养和企业文化熏陶,在毕业时成为来自高职院校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人才。
(二)毕业生质量明显提升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100%。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自主培养,企业引进,参加教育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相关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承担企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等方式,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高级职称分别新增2~3人,专兼教师比例达1:1。师资团队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勇于创新,产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四)教学资源建设优质丰厚
建成院级精品(重点)课程2门以上,力争建设1门省级网络课程;编写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工序性教材4本,通用教材1本;录制大量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视频,建立符合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素质要求的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试题库,制作优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共享,建成一个大型教学资源库。
(五)实验实训条件明显改善
新建校内实训室2个,扩建校内实训室1个,新增实验实训设备280万元左右;新增校外实训基地5个,设立“厂中校”,建立3个以上企业教学点,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提高青年教师实践科研能力服务。
(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教师每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项目2项以上;每年对外人员培训200人次以上,教师和学生每年共同对外承担50万元技术服务。校办实习工厂产值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200万元以上。
(七)辐射和示范作用明显
通过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重点建设,带动和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建设的经验为其它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带动“3+2”模式中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生职能能力提升。
(八)社会效益显现
通过建设,毕业生数量与质量明显提高,就业质量上升;为社会和企业培训机电设备维修高端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明显上升,能满足本省钢铁行业产业升级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高端技能人才需求。
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专业建设经费预算见表15,年度执行计划见表16。
表15 专业建设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
合计 (万元) |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
行业企业 (来源25: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万元) |
总计(万元) |
480 |
240 |
240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与实施 |
28 |
20 |
8 |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
35 |
29 |
6 |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
295 |
118 |
177 |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
10 |
0 |
10 |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
15 |
10 |
5 |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
50 |
34 |
16 |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
40 |
22 |
18 |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
7 |
7 |
0 |
|
|
|
|
表16 专业建设经费年度执行计划表
建设内容 |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
合计 (万元) |
申请中央财政(万元) |
行业企业(来源25: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万元)) |
|
|
2011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2年 |
总计(万元) |
480 |
120 |
120 |
55 |
185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与实施 |
28 |
6 |
14 |
6 |
2 |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
35 |
3 |
26 |
2 |
4 |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
295 |
95 |
23 |
6 |
171 |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 数字校园建设 |
10 |
0 |
0 |
1 |
9 |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 机制建设 |
15 |
0 |
10 |
3 |
2 |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
50 |
16 |
18 |
13 |
3 |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
40 |
0 |
22 |
8 |
10 |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
7 |
0 |
7 |
0 |
0 |
|
|
|
|
|
|